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资讯

“国标”规范各地“健康码”建设运行标准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17      点击量:

      近期,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全球快速扩散的影响,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我国多个省份。各地各部门相继加强了防疫措施,健康码仍是大家出行的重要凭证,健康出行,一码当先。
      但你知道吗?健康码是有国家标准的。
      为了加强各地“健康码”标准的统一,2020年《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健康码“国标”从多个方面规范了各地“健康码”建设运行标准,为“健康码”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健康码“国标”的出台背景、研制过程、组成结构以及未来的扩展应用吧。
      14天完成标准制定发布
      之前,各地“健康码”在运行中存在码制组成不统一、数据格式不一致、缺乏数据共享和互认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员、货物跨地区流动。2020年4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在人员管控、健康码互认等方面要做到政策统一、标准一致”。制定健康码“国标”成为紧迫需求。
      结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码”建设和支撑各地健康互通互认工作,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研究提出了《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技术归口。
      《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标准在2020年4月16日正式立项。因“健康码”标准是当前科学抗疫、精准抗疫急需,适用国家标准快速程序。经过严格的标准起草、征求意见、审查等程序,2020年4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委)印发公告,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从立项到发布仅用了14天。
      “国标”多维度规范各地“健康码”建设及运行
      健康码“国标”由《参考模型》《数据格式》和《应用接口》三项标准构成。总体上来看,《参考模型》是框架性标准,重在提出“健康码”应用系统和系统间互认的技术模型;《数据格式》规范了个人健康信息数据,重点在数据“原料”层面下功夫;《应用接口》则可看作是框架模型下实现系统对接互认的操作指导手册。三项标准互为支撑和补充,共同适用于指导“健康码”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
      系列标准的逻辑和关系
      GB/T 38961《个人健康信息码参考模型》
      规定了个人健康信息码的组成结构、码制和展现形式、应用系统参考模型和应用要求。
      GB/T 38962《个人健康信息码数据格式》
      规定了个人健康信息码数据的数据结构、数据元属性、数据格式和数据管理要求。
      GB/T 38963 《个人健康信息码应用接口》
      规定了个人健康服务接口的接口规则、接口说明和接口应用。
      标准还充分考虑了公众关心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保护问题,对“健康码”应用系统、运营方和信息管理者,以及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
      此外,标准就规范个人申报的健康信息是否真实也进行了回应,从多个维度提出要求,以规范个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首先,个人申报的健康信息仅是评估个人健康状况的参考内容之一;其次,个人健康信息有不同的来源,街道社区、医院和个人所在单位等提供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第三,相关的权威数据拥有方,例如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移动通信等行业主管部门,将对个人申报的数据进行验证。
      “健康码”当前及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健康码”在防疫通行中是怎样应用的?专家介绍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服务系统通过汇聚数据,与省级平台“健康码”系统的防疫健康数据打通,提供给“健康码”应用“亮码端”和“扫码端”。
      健康码的防疫通行应用
      园区、写字楼、车站码头、居民楼、餐饮等场所一般对流动人员的身份有较强的管理需求,适合推广健康码核验终端。
      通过开放“健康码”系统标准符合性检测和互认对接,将来更多的“健康码”或类似个人健康信息系统经技术验证后可以接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国互认,进而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支撑。
      未来,“健康码”还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比如可以与“互联网+”证照服务相结合,实现“亮证授权”;在景区、园区提供健康游园信息支持,为公共交通出行提供支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