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资讯

电动自行车头盔安全风险及其标准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评估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23      点击量:

      电动自行车头盔,指供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佩戴的头部装具,主要由壳体、缓冲层、佩戴装置等组成。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关键部件存在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时,有可能导致电动自行车事故中头盔无法保护头部,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
      2021年6月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调查做了报告。节目中介绍了广东中山近日发生了一起电动自行车与汽车剐蹭事故,虽然碰撞并不激烈,但是骑电动自行车的女子伤情却较重。经诊断,事故造成伤者多发颅骨骨折、左眼睑裂伤。广东省中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叶颖雯说:“她的头盔完全破碎,属于劣质头盔,因为它的面罩是很薄很软的,一碰的话就会碎掉、裂开。”
      2020年4月以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要求骑乘电动自行车要佩戴安全头盔。正确佩戴质量过关的安全头盔能大幅降低交通事故中的死伤风险。然而在一些交通事故中,伤者虽然佩戴了头盔,但伤情却都较重。经了解发现,他们所佩戴的电动自行车头盔结构简单,缺少了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层内衬,不但无法保护骑车人员的安全,甚至造成了更严重的伤害。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电动自行车车头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并发布安全风险警示。共从市场上采集样品60批次,参照国家标准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等相关标准,重点对刚度(横轴)、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性能、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低温)、头盔耐穿透性能(低温)等4个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有46批次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符合率高达76%。部分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品存在缓冲层、壳体、佩戴装置材料质量差或缺少缓冲层等情况,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较差,受冲击时易产生裂口;佩戴装置强度不足,易造成头盔脱离;头盔耐穿透性能较差,易被尖锐物体穿刺;刚度不足,整体抵抗碾压能力较差。一旦发生碰撞事故,易造成头盔脱落、破裂或吸能不充分现象,难以有效保护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的头部,存在安全隐患。
      对于如此高的不合格率,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么重要的产品,难道没有市场准入条件吗?市场监管总局公众留言栏目里,有人就提出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头盔是强制3C认证的,目前国家没有电动自行车头盔的3C认证标准,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头盔产家基本都没有3C认证,也是在市场销售的,那么生产厂家或进口销售商如何进行3C认证,按照什么标准提交认证材料?”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回答,“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2020年修订)》(市场监管总局总局2020年第18号公告附件)第62项,适用国家标准GB811的摩托车乘员头盔在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范围内,应当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电动自行车头盔’目前不在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范围内。”
      同样是头盔,适用国家标准GB 811的摩托车乘员头盔必须依法实施强制认证管理,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却没有实施此类管理,从消费者角度看,可能觉得无法理解,毕竟,交通事故可不会“区别对待”两种头盔。
      不让“救命头盔”沦为“夺命凶器”,首先要统一生产标准,有了标准,才能依据该标准对企业的产品实施有效监管。目前国内针对摩托车和单车头盔产品都已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唯独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头盔,国家还未出台相应的生产标准。因此,出台统一的电动车自行车头盔生产国家标准,或者明确电动自行车头盔适用摩托车头盔的标准,从源头上规范头盔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是杜绝劣质头盔,对消费者负责的首要任务。
      据了解,2020年6月国家启动了GB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的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名称将改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该标准将保障摩托车和电动行车骑乘人员的安全,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结构、质量、护目镜、刚度性能、固定装置稳定性、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头盔耐穿透性能等做了具体规定。
      近期,该标准正在对外公开征求意见。相信不久之后,电动自行车头盔的质量安全水平将大大提升。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