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资讯

五代地震区划标准更迭保障国泰民安

来源: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17      点击量: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百年来因地震死亡的人口高达60多万。地震摧毁城市,破坏关键基础设施,严重冲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新中国地震区划图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注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在国家的第一个五年科技发展规划中,将地震活动性研究和抗震设防列入规划内容。中央成立了地震工作专门领导机构,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地质科学家研究了中国大陆及邻区的地质构造,地震学家搜集整理了关于地震破坏的全部历史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编纂了《中国历史地震目录》,系统研究了我国地震活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李善邦1957年完成了以最大影响烈度为指标的全国地震区划图(简称一代图)。一代图为50年代和60年代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规划选址和抗震设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地区连续发生强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周恩来总理亲赴地震现场,吹响了地震监测预报的号角。大批科技人员转入地震部门,极大推进了地震研究工作。除了地震短临预测研究,还开展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在大量新资料积累和中长期地震预测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我国组织编制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简称二代图,主编邓启东)。二代图提出了地震基本烈度的概念,即将未来百年内可能遭遇到的最大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要求。二代图于1977年编制完成,由国家建设部门和地震部门以部门章程形式颁布实施,要求全国建设工程依据该地震区划图进行抗震设防。二代图颁布后,城市房屋建筑和重大建设项目全面进行了抗震设防,极大提升了国家地震灾害的防御能力。
      1970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地震台网建设和地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地震统计资料大大增加,为地震活动性统计模型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人们对地震活动的不确定性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国际上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研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虑时空非均匀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并在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得到应用。国家地震部门分别在海南岛北部地区(琼北)和山东南部地区(鲁南)开展了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地震区划专项研究,并取得了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国家组织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编制(简称三代图,主编高文学、时振梁)。三代图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作为地震基本烈度,由国家建设部门和地震部门于1990年颁布,以此作为建设工程建设的依据。三代图为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地震安全保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四代: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地震烈度只是地震破坏程度的量化指标,与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动参数有较大差异,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另外,烈度相差一度,地震动参数有时会相差一倍以上,地震设防科学性受到严重影响。考虑到国内外强震记录的积累,以及重大工程已经广泛使用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编制地震区划图已经成为可能,故我国组织编制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简称四代图,主编胡聿贤、常务副主编高孟潭)。四代图的编图参数采用了抗震设计地震反应谱的两个重要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给出了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参数区划结果。考虑到抗震设防事关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安全,将抗震设防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四代图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01年颁布实施,该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第五代:以人为本,全面设防
      2016年6月1日,GB 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五次编制的国家地震区划图(简称五代图,主编高孟潭)。该标准贯彻党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为建筑物抗倒塌提供科学依据为编制原则,防止地震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标准规定了常遇、基本、罕遇和极罕遇四级地震作用,给出了建筑物规划选址、抗震设防和应急备灾的地震动参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双百目标”提供地震安全保障。该标准在科技进步和长期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全面消除了不设防区域,实现全面地震设防。同时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调整和提升了大型地震断裂带附近大城市的抗震设防标准。标准以附表的形式给出了乡镇一级的地震动参数,为改变农村地区房屋建筑的不设防状态,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标准的全面实施,将为国家防控大震巨灾风险,实现城乡地震灾害韧性发挥重大作用。标准正式实施以来,各行业抗震设计规范均依据本标准进行修订,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提出的极罕遇地震概念和参数,已经在建筑物抗倒塌设计规范、巨震应对技术规范和减隔震设计规范等规范标准中得到应用,对提升国家防控大震巨灾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该标准也是地震易发区抗震加固和地震备灾的重要依据,是国家自然灾害防治重点项目实施的重要标准。
      五次国家地震区划图的编制过程,体现了党和国家一贯高度关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安全,也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地震区划图从抗震设防的依据、抗震设防要求,到强制性国家标准,充分反映了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