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组织召开《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技术审查会,由我院主导制定的该项国家标准顺利通过技术审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的审查专家组,对该项标准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标准符合国家食用菌产业政策和食用菌菌种管理要求,内容科学合理、严谨规范,可操作性强,对规范茯苓菌种生产、保证茯苓菌种质量有重要意义。
2024年4月,我院联合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茯苓专业协会等单位申报的《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制定项目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一年多来,标准起草组进行了充分调研,收集了国内多个片区茯苓菌种生产工艺参数,开展了专家咨询、实地考察、试验验证等一系列工作,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充分论证,形成了高质量的标准送审稿,保证了本次技术审查顺利通过。
该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茯苓菌种生产即将迈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它不仅填补了茯苓菌种生产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为菌种生产企业提供了统一、权威的技术依据,更将从源头上保障茯苓菌种的质量安全,有效提升茯苓产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标准的推广实施,将有力保障茯苓道地药材的品质稳定,对驱动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湖南靖州“中国茯苓之乡”品牌效应、服务地方经济及推动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该成果进一步彰显了我院在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