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近期分析了国际标准对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重要支撑作用。ISO发现在其已经发布23000多项国际标准中,有732项标准可以帮助实现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ISO重点探讨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系列标准、温室气体管理和气候行动标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和绿色金融系列标准等5类标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支撑作用。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 14001)
规定了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以及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该系列标准可以支持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服务及其他活动中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环、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和海洋污染等),处理好自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改善环境绩效,有效预防污染,从而减轻企业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系列标准(ISO 14064)
规定了组织层面和项目层面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监视、报告和核查方法。该系列标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活动。
温室气体管理和气候行动标准(ISO 14080)
规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框架和原则,提供了确定、评估、制定、修订和管理气候变化的方法。该标准能够帮助企业采取适当行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支持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 50001)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最重要领域。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 50001)规定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遵循系统的方法来实现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该标准支持用能单位发现节能机会,实施降低能耗的行动方案,提升能源绩效,从而节约能源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债务工具系列标准(ISO 14030)
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绿色债务工具系列标准(ISO 14030)规定了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绿色金融工具实施、监视和报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则、要求和指南。标准有助于金融机构规范、高效地开展绿色低碳领域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金融活动。
2020年,中国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气候目标。我院将加大相关国际标准的转化力度,加快制定适合国情的国家标准,积极发挥标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