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工作如何搭乘标准化建设的东风,构建完善监狱治理体系?近日,浙江省监狱管理局召开标准化建设推进会暨试点动员会,进一步推进监狱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
据了解,浙江监狱系统对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探索由来已久,自2010年以来,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在多个监狱推进。2013年5月,省监狱管理局依托宁波市望春监狱部署《信息化条件下的监狱执法工作标准》课题,率先开始了监狱执法领域标准化的研究试水,2019年11月,望春监狱成为全国首家独立承担并通过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验收的监狱单位。
2020年4月以来,省监狱管理局将标准化建设作为打造浙江监狱系统“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来定位、谋划,制订出台了《浙江监狱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2020年-2022年标准化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构建“政治建设”“监狱执法”“罪犯改造”“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综合保障”等六大方面的监狱管理工作标准体系。
浙江监狱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要求导向,坚持以标准化为引领,项目化、信息化、品牌化协同推进,创新完善标准编写机制、工作推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建设路径。突出抓好标准编制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监狱会见服务管理”“罪犯危险性评估和管理”已申请成为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坚持“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的理念,依托“智慧监狱”建设,注重标准化和信息化在整体布局、数据采集应用、流程优化设置等方面统筹协同,探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坚持品牌化发展路径,总结提炼浙江监狱具有领先性、独创性、示范性的经验做法,加快可视化成果转化,积极打造展示浙江监狱管理特色的“小窗口”。
据介绍,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工作。浙江监狱标准化建设,将建立完善监狱工作三张清单——‘权力清单’‘风险清单’‘责任清单’,推动浙江监狱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为深入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