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资讯

薯片检出潜在致癌物 企业莫拿“国标”做挡箭牌

来源: 之江标准化智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2      点击量:

      近日,一条热搜可把小编给吓到了。#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检出致癌物#3.8亿的阅读量和1.4万的讨论度至今热度未减!连带着我们“标准”也被带上热搜。

      这事要从一次比较试验说起。近日,深圳市消委会从线上线下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开展比较试验。其中7款薯片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三只松鼠等三个品牌对此回应,我国并无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

      确实,我国并无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但是我国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初心和使命。欧盟设定的丙烯酰胺含量基准水平值是750μg/kg,此次对比中,低于750μg/kg的8款薯片样品中,其中国产就有4款,人家为什么能做到?而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董小姐3款薯片样品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即使不能完全低于欧盟设定的丙烯酰胺含量基准水平值,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能高得太多吧?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不足。虽然有专家表示,对薯片检测出丙烯酰胺不必恐慌,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它会导致人类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2A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使人致癌。但我们为什么不能优先考虑可能致癌,从高标准高要求做起呢?

      近年来,“国标”PK“欧标”的风波并非个例。相对而言,我国大部分“国标”不如“欧标”要求严格,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如果“国标”与“欧标”同时存在,一些厂家往往选用“国标”,如果有“欧标”但没有“国标”,厂家并不去选“欧标”。这与一些企业过多地体现自身利益,而忽略了消费者的高标准需求有关,甚至因为没有“国标”而失去责任心。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市场正越来越多地要向发达国家的市场看齐,包括有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市场监管等方面,不可能总是戴着“中国特色”的帽子降低对企业的要求,企业也不能总是拿着一些不太严格的“国标”或“没有国标”做挡箭牌。

      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余个部门联合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从线上线下、创业就业、文化体育、餐饮旅游、城镇改造等多个角度,推出全方位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19条具体措施。这些真招实招,有助于为需求潜力“松绑”,为经济循环“加油”,从而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对于监管部门和企业来说,要积极加快相关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让产品质量向高标准看齐,甚至向国际上最严的标准看齐。

      薯片作为国民大众品牌,消费者数量庞大,特别是涉及不少少年儿童,必须坚持儿童优先原则,用最严格的标准来生产。如果不以高标准去要求自己,实在是对不起忠实用户。而这时候还来补一刀,说什么相关产品因为没有国标而仍正常销售,虽然说不违法,但是丢脸是一定的。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表示,近期扩内需、促消费主要着眼于提升“三个动力”:提升供给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的需求;增强创新动力,努力培育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消费潜力;加大改革动力,要松绑消费不合理限制,力争“不花钱能见效”或“少花钱多见效”。这“三个动力”都要求我们的产品标准必须与时俱进,向更高标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