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资讯

工信部:建立建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到2023年制修订30项以上建材行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

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量:

      日前,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了《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建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到2023年,制修订30项以上建材行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我国力争实现建材工业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取得明显突破,重点领域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经营成本、生产效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推动建材工业全产业链高级化、现代化、安全化,加快迈入先进制造业。支撑体系基本完善。制修订30项以上建材行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培育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建材行业信息化、智能化供应商,建立10个建材细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满足建材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立5个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形成15套系统解决方案,突破50项建材领域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培育100个建材工业APP,形成若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通信、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应用场景。

      根据《行动计划》部署,我国将重点开展建材工业信息化生态体系构建行动,具体内容包括:

      1. 完善建材两化融合贯标体系。继续推动建材企业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开展贯标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评定。引导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对标国家标准开展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等工作。建立建材企业贯标、年度测评推广和跟踪反馈机制,推动建材工业两化融合不断向更高阶段跃升。 

      2. 建立建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组织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等标准和规程研究制定及宣贯落实。搭建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结合企业实际验证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培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装备、软件、自动化、仪器仪表、系统集成商、安全防护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针对建材工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建材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优势,推动产业链分工协作、共同发展。 

      4. 构建网络安全分级防护体系。面向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建材工业企业,制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防护指南、网络安全分级防护规范,推动企业实施分类分级安全防护。开展防护能力贯标,引导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强化网络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定制化供给,促进建材工业企业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行动计划》同时明确,我国还将开展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行动,具体内容包括:

      1.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开放共享的建材智能制造创新平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以及智能部件、装备、系统研发。引导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适用于建材工业的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基础元器件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交互系统等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应用,突破智能控制和优化、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维护、密码防护等一批核心技术,夯实建材工业智能制造硬件和软件基础。 

      2. 形成一批系统解决方案。针对建材细分行业特点,以矿山开采、原料制备、破碎粉磨、窑炉控制、物流仓储、在线检测等关键环节为重点,提炼形成若干套具有智能感知、自动执行、深度学习、智能决策、密码防护等功能的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系统解决方案,促进水泥、玻璃、陶瓷等行业生产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变革。 

      3. 创新一批工业互联网场景。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鼓励企业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建材工业深度融合。推动建材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深化标识解析应用。大力发展建材行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平台,加快开发建材工业APP,推动建材企业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实现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互联互通。构建工业互联网密码支撑体系,加快商用密码在建材行业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