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从关贸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发达国家把追求国家安全、人身健康和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作为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点,特别在这几个方面加强市场的监管和国际贸易的监管。
开始的时候,政府监管市场采用的手段是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制定强制性技术法规的时候,把对产品做出的技术规定直接写进技术法规,并根据技术法规对市场中的产品进行执法管理。后来发现出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产品的技术指标不断地改变和提高,政府制定的技术法规却不可能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有灵敏的反应,因为更改法律要经过很繁琐的程序才能完成。
后来各国就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即在技术法规中不规定具体的指标,而是采用在法规中引用适当的民间自愿性标准的办法。因为自愿性标准具有对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敏感性,技术法规具有执法的强制性,两者相辅相成。自愿性技术标准在工业中通过市场机制对技术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而技术法规则通过政府发挥市场监管作用。采用这种机制就解决了技术法规难以跟随技术发展而改变的难题。如果在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中缺少政府监管市场所需要的标准,则政府可以根据需要与标准化组织协商,通过标准化组织的程序制定相应的标准就可以了。欧盟技术指令的改革就是他们对其内部原有的技术指令进行大规模调整,改变其中的不合理的成分,以适应这种新的思路。
所以,技术标准的性质随着使用范围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企业内部执行的标准具有强制性,协会标准对于企业来说只具有自愿性,但是市场上的交易双方通过契约引用标准又能使其具有交易的强制性,政府通过在技术法规中引用技术标准同样也能使其具有执法的强制性。但是注意,按照 WTO 的规定,政府为监管市场所引用的标准应该仅限于国家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等 5 个正当目标的范围之内。
使国际标准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增强的最重要标志是关贸总协定的《东京宣言》和WTO的TBT协议。关贸总协定和其后的WTO主要解决的是国际贸易问题。《东京》宣言确定了取消关税壁垒的时间表,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开始显露出来。贸易中的技术壁垒问题成为焦点问题之一,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游戏规则。而在TBT协议中则更加明确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的含义、基本规则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内容。中国由于加入WTO承诺遵守TBT 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发达国家中技术标准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最开始时仅仅是企业重视标准,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民间协会组织制定自愿性标准,发展到现在政府重视标准,借助技术法规引用自愿性标准。而我国则走了一条自上而下的相反道路。开始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重视标准,所有的标准都是强制性的,而经过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放开,国家标准的性质转变为强制性加推荐性,并且开始允许企业自主制定企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