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标准资讯

《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将于七月底实施——中小微融资路更宽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01      点击量:

      为规范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29日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自2020年7月28日起实施。

      此前,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管理办法》正是其中的第六条改革措施。专家指出,《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支持复工复产、中小企业融资和票据市场规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为票据业务立规矩

      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是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3月末,票据融资余额为8.2万亿元,同比上升25.6%;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2.9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然而,中国人民银行方面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可得性和效率还有待提升。从金融机构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票据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标准化程度不够高。

      此前,为拓宽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更好契合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特点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已于2019年8月创新开展了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试点,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认可。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试点参与机构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票据的定义、参与机构、基础资产、创设、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监督管理等,有利于规范标准化票据业务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方面表示,标准化票据以票据作为基础资产,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有利于发挥债券市场的专业投资和定价能力,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交易规范性。

      “《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建立起更加让公众信任的环境,间接提高了票据的信用,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增加新的融资渠道

      标准化票据带来哪些利好?业内人士指出,《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增加金融产品的配置品种,拓展融资渠道。

      在兴业研究分析师郭益忻看来,标准化票据的推出,打通了服务中小微企业、供应链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中小微企业在贴现之外增加了一个融资渠道。同时,商票被纳入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将实现中小企业与货币市场的直连和对接。

      此外,专家指出,标准化票据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可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定价机制透明、风控管理成熟等优势,提高交易规范性。标准化票据是对票据现行交易机制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提高市场规范,实现资管产品对票据资产的主动管理和净值管理。从长远来看,标准化票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提升市场深度,更好发挥票据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也指出,票据单张面额小,持有企业分散,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如果标准化程度不够高,金融机构在交易中流转定价困难,会影响其流动性,进而制约票据融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此次规范有助于弥补票据融资之前的短板。

      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眼下,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正全面推进。《管理办法》的出台,有望帮助中小企业吸引更多投资者,渡过难关。

      据了解,使用票据融资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七成。赵锡军认为,票据融资之所以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青睐,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票据融资实际上是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个新的拓展。“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例如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虽然设立了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贷款平台,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开募集在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对中小企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及。而票据融资跟业务挂钩,只要企业有固定收入、有相应的现金流,就可以以此为依托发行票据,完成融资。相比之下,票据融资难度低,成本低,效率更高,因此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